白蝕症患者平均 2.4 年確診 治療屢碰壁引發情緒病 本港引入嶄新療法助患者紓緩身心負擔
- Written by Media Outreach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3月27日 - 關注白蝕症教育專家小組成員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今天透過新聞發佈會加強公眾對白蝕症的認識,及此症對病人的情緒影響。他們指出白蝕症易與其他皮膚科疾病混淆,如身體出現不尋常白斑,應儘早諮詢醫生建議,並強調醫學界最近治療白蝕症已出現新突破,可有效減輕患者所承受的身心負擔。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左)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右)指白蝕症易與其他皮膚科疾病混淆,如身體出現不尋常白斑,應儘早諮詢醫生建議。他們強調最近治療白蝕症出現新突破,可有效減輕患者面對的身心負擔。
白蝕症影響本港約 1%人口,估計香港至少有約70,000 名患者。但研究指出,患者平均需要 2.4 年才確診,而且治療過程屢屢碰壁而令他們失望放棄,繼而引發情緒病,令白蝕症病人患抑鬱症的機率為一般人的 5 倍。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醫生及精神科專科醫生李靖國醫生提醒,白蝕症有不少治療方法,今年香港更引入嶄新的治療藥物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因此患者應及早諮詢醫生意見,減低因白蝕症帶來的身心負擔。 白蝕症患者面對多重挑戰 白蝕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其主要成因是由於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黑色素細胞,導致身體出現白斑。根據多項國際研究發現,白蝕症患者經常面對以下挑戰: 1. 難以確診 延誤治療 有國際的研究發現,平均需要 2.4 年才確診,因而延誤治療。 2. 誤以為無藥可醫 根據研究顯示,有約57%患者以為白蝕症無法治療,44.6% 的患者更決定放棄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 3. 治療過程屢屢碰壁 對新療法需求殷切 有研究顯示,一半患者對目前的治療不滿意,49%患者指正接受的治療沒有效果;94%的患者表示需要新的和改進的治療方法。 4. 患者抑鬱比例高 - 有研究發現,超過一半(58.7%) 的白蝕症病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包括焦慮症(28.8%)和抑鬱症(24.5%)。
- 白蝕症患者出現抑鬱症機率是一般人的 5 倍。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Source https://www.media-outreach.com/news/hong-kong-sar/2025/03/27/3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