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究: 逾十分一港人于疫情爆发一年后出现创伤后遗症征状 观看疫情新闻的时间与征状严重程度有关
- Written by Media Outreach
- Published in Media Outreach Simplified Chinese

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团队负责是次混合式研究。带领研究的杨曾永仪曾永馨脑神经心理学教授、理大神经心理学讲座教授兼医疗及社会科学院院长岑浩强教授(中)与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萧婉文博士(左一)与理大康复治疗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曹原博士 (右一)合照。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在2020年获食物及卫生局医疗卫生研究基金支持,开展一项混合式研究,透过电话调查及深度访谈,了解市民于疫情爆发一年后出现精神创伤的普遍程度,从而找出疫情对市民的精神健康之影响;另一方面,亦希望找出遵从抗疫措施相关的社会人口特性,并探讨影响社会弱势群体(特别是年长群体)接种疫苗的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已于本年四月份在学术期刊BMC Psychiatry及BMC Geriatrics上发表。是次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型电话访问,团队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即本地疫情第四波期间(疫情爆发后约一年),以电话访问超过3,000名市民,当中近七成(69%)受访者为年龄介乎18至59岁的成年人士,以在职人士居多。调查发现:- 超过一成(12.4%)受访者出现创伤后遗症征状(PTSD symptoms),反映他们可能存在创伤后遗症
- 失业或没有个人收入、教育程度较低的受访者,较大机会出现创伤后遗症的征状
- 中年或以上、教育程度较高的已婚女性,较愿意遵从不同的防疫措施
- 在各项防疫措施当中,受访者认为保持良好的手部和环境卫生最为困难
- 近四成六(45.6%)受访者表示愿意接种新冠疫苗,当中多数是担任家庭照顾者,教育程度较低的中年或以上已婚男性
Source https://www.media-outreach.com/news/hong-kong/2022/05/25/139282/